14、第 14 章(1/3)
秦立一听要一起出去露营,立即拉了个群,开始商量行程安排。江在寒看到消息时,已经被归类到“没有露营装备”组,分给了符确。
秦立统计了帐篷数量,排列组合。一带一,陈沉跟着博士生阎本,周明远跟自己。本来还安排符确跟一个已经毕业、留在a市工作的学长,但他说自己装备齐全不用麻烦学长。还发了几张装备图和之前露营的照片。
江在寒点开照片。
挺齐全。
几乎是专业水平的装备了。
符确说自己除了念书,其它都很感兴趣。
可能不是自谦。
符确又说他帐篷大,可以带一两个人,于是,江在寒被分给了符确。
楼里几乎没人了,江在寒从五层的院长办公室下来,声控灯沿路亮起又熄灭。
“秦立,”江在寒不想在群里讲话,又不想耽误他们安排,给秦立打去电话,“我当天回来,不过夜。”
江在寒从不跟别人共用一间卧室。帐篷也一样。
秦立没硬劝,只说:“当天回来很赶,开夜路没问题吗?”
“可以的。”江在寒说。
秦立在群里重新发了分配表。
其实不需要多此一举。
他的名字从过夜安排中去掉,不会有人注意到。
他不去也不会有人在意。
江在寒推门进了办公室。
本来月底海洋工程协会的组委会成员评选,就足够他忙,现在加上石油峰会演讲,江在寒粗略估算时间,下意识皱起眉。
这两件事还有教课,他哪样都不能懈怠。
james生日之后,不能再浪费时间在无用的社交上了。
江在寒放下手机,点开申请书。
海洋工程协会是全球性的组织,会员分不同级别。江在寒申请的是最高级别的委员会成员,需要积极参与协会活动,帮助制定行业规范、指导等,有权提出规范改动并参与投票表决。
这个级别的会员人数固定,很少变动。年初有位委员因为身体原因退出,才开放了申请名额。
高级委员在业界的话语权毋庸置疑,尤其在工业界,更是被争相求着结交的香饽饽。毕竟他们一句话一个提议,一点点规范的放松,就能为项目节省巨额经费。
江在寒的自荐信很早就写完了初稿,润色过几遍,又检查了两遍,上传到协会官网。
网站上申请人信息公开,江在寒快速看了一眼,有几个熟悉的名字。或是同在r大上过学,或是学术会议认识的同行。明天截止,他大概是最后一个提交自荐信的申请者了。
接下来就是等通知、准备面试。
江在寒不擅长面试。
被很多人看着很紧张。
即便博士的开题和答辩,讲的是他熟悉到倒背如流的内容,提问的也都是平时常常见到并总爱夸奖自己的教授,所有人都知道江在寒不可能不过,他自己也知道,但还是紧张。
紧张到花了不必要的额外精力,把自己要讲的、答辩委员可能会问的、甚至旁听观众可能会问的所有内容背下来,独自预演十遍。
紧张到需要偷偷吃药来维持镇定。
上课也是。
学生们看到的讲台上松弛有度的江教授,是他私下精确到每句话、每个玩笑、每个提问点准备之后的结果。
学生时期的江在寒几乎不会在课堂提问。
因为会招来同学的目光。
这一